《帝国游戏》罗贝托·波拉尼奥

《帝国游戏》罗贝托·波拉尼奥电子书下载

ASIN ‏ : ‎ B0894XKZHB
出版社 ‏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20年5月29日)
出版日期 ‏ : ‎ 2020年5月1日
品牌 ‏ : ‎ 世纪文景
语言 ‏ : ‎ 简体中文

【编辑推荐:】

  ◇ 波拉尼奥备受瞩目的早期杰作,《2666》创作主题的先声。如果你爱波拉尼奥,却被《2666》的厚度吓到,如果你沉迷于某个爱好不能自拔,比如兵棋游戏,请打开这本书!
  ◇ 虚构、记忆、现实、历史的界线在这个故事里变得模糊,波拉尼奥借一场桌面上的战争游戏确认并反思了真实存在的伤害。小说开篇选择迪伦马特的《抛锚》作为引言,一个同样从游戏开始但渐渐入侵了现实的诡异故事,由此形成了一种很精妙的呼应和阐释。游戏或许仅仅是游戏,但它却可以让欲望与恐惧变得清晰可触
  ◇ “《帝国游戏》可以当作《2666》的长序言来读——它试图探索波拉尼奥深信的那种潜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残忍暴行的起源。就像托尔斯泰在一百多年前所说的那样,把战争当作战争,而非游戏。”——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

【内容简介:】

  乌多·贝尔格,雄心勃勃的兵棋游戏爱好者。这年夏天,他和女友一同前往儿时常去的西班牙海滨小镇度假。他们在这里结识了汉娜和查理——一对同样来自德国的情侣,以及三个当地人狼沃、羔尔德罗、住在沙滩上的看船人克疤多。然而没过多久,查理在一次出海冲浪后失踪。明媚的假期渐渐被一种阴郁的气息所笼罩。
  查理生死未卜,汉娜决定返回德国,英格褒也认为他们应该尽早启程回国,但乌多却似乎被什么看不见的东西绊住了脚,他决心要等到查理的尸体出现才回国。与此同时,乌多发现克疤多似乎对兵棋有着浓厚的兴趣,便邀请他一起来玩”二战“题材的兵棋游戏《第三帝国》。假期将尽,游客们渐渐离去,小镇越来越冷清,而查理仍旧毫无音讯。乌多与克疤多之间的游戏还在继续,此前对兵棋一无所知的克疤多竟渐渐扭转战局。怪异的梦境、不安的臆想纠缠着乌多,《第三帝国》中真的有什么未知的力量吗?

【作者介绍:】

 
  罗贝托・波拉尼奥(Roberto Bolaño,1953—2003)出生于智利,父亲是卡车司机和业余拳击手,母亲在学校教授数学和统计学。1968年全家移居墨西哥。1973年波拉尼奥再次回到智利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却遭到逮捕,差点被杀害。逃回墨西哥后他和好友推动了融合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以及街头剧场的“现实以下主义”(Infrarealism)运动,意图激发拉丁美洲年轻人对生活与文学的热爱。1977年他前往欧洲,最后在西班牙波拉瓦海岸结婚定居。2003年因为肝脏功能损坏,等不到器官移植而在巴塞罗那去世,年仅五十岁。
  波拉尼奥近四十岁才开始写小说,作品数量却十分惊人,身后留下十部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三部诗集。1998年出版的《荒野侦探》在拉美文坛引起的轰动,不亚于三十年前《百年孤独》出版时的盛况。而其身后出版的《2666》更是引发欧美舆论压倒性好评,均致以杰作作、伟大、里程碑、天才等等赞誉。苏珊・桑塔格、约翰・班维尔、科尔姆・托宾、斯蒂芬・金等众多作家对波拉尼奥赞赏有加,更有评论认为此书的出版自此将作者带至塞万提斯、斯特恩、梅尔维尔、普鲁斯特、穆齐尔与品钦的同一队列。

  译者:汪天艾,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西班牙语文学学者,《世界文学》编辑。北京大学西班牙语文学学士,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比较文学硕士,马德里自治大学西班牙文学博士。译著有《奥克诺斯》《现实与欲望:塞尔努达流亡前诗全集(1924-1938)》《爱与战争的日日夜夜》《印象与风景》《夜的命名术:皮扎尼克诗合集》《帝国游戏》等。曾获第五届单向街书店奖年度文学翻译奖。

【评论:】
这是已故作者留给我们的一份礼物。……《第三帝国》可以当作《2666》的长序言来读——它试图探索波拉尼奥深信的那种潜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残忍暴行的起源。就像托尔斯泰在一百多年前所说的那样,“把战争当作战争,而非游戏”。世界在变,但有些事情不会变——在某些游戏中,就像在战争中一样,没有人是赢家。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

波拉尼奥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他写小说、诗歌,写短故事、散文,还有1100页的史诗《2666》。那么《第三帝国》是部怎样的作品呢?。想象一下将托马斯·曼的《威尼斯之死》、桌游《妙探寻凶》以及兵棋杂志混合在一起的样子。……《第三帝国》有一种令人眩晕的新鲜感,同时它也有点古怪,有点扎人,足够有资格进入波拉尼奥的一流作品之列。那些被《2666》的门槛吓到的新读者会在这里找到波拉尼奥的迷人之处。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有一种彻底又怪异的吸引力。……《第三帝国》仅仅是一盘兵棋游戏,就像主人公乌多和其他角色反复强调的那样,但随着情节推进,它不再仅仅是游戏而已。我们不由自主地被乌多的句子吸引,这场虚构的纸上战争在无意间确证了真实存在的创伤。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第三帝国》应该被放在贴着“仅限完美主义者”标签的书架上。虽然这似乎是他小说创作的最初尝试写,但并不缺少某些特别的魅力。……小说带着一种眩晕的、轻微恐惧的情绪基调,是类似宿醉的感觉。
——《纽约客》(NewYorker)

令人着迷又古怪离奇,《第三帝国》展现出诸多波拉尼奥式的故事元素,例如爱、死亡、命运、痴迷、生命中微小却具有考验性扭曲。……小说整体线性叙事,流畅易读,但还是不能与波拉尼奥的成熟作品相媲美,他的铁杆粉丝或许不会喜欢。当然这本书也向我们展示了此前在他身上很少见到的一面,他尝试用老式的悬疑手法写一种非常现代的混乱失序。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

《第三帝国》是一本有趣的、会让人全情投入阅读的小说,很适合在海滨度假时阅读,但小说的结局并不美好。
——《旧金山纪事报》(San Francisco Chronicle)

在《第三帝国》中,波拉尼奥打破了写实性和戏剧性之间的壁垒,把两者混合起来,并用他情感充沛且精妙的讽刺笔法把二者统一了起来。
——加拿大《全国邮报》(The National Post)

波拉尼奥非常善于营造气氛。有着乔治·西默农小说里的阴郁感,还有着阿兰·罗伯-格里耶作品里出现的那种被控制的幻觉。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充满不安和危险感,故意模糊现实与感知之间的界限,《第三帝国》是一部心理惊悚小说。然而其中所营造的氛围也清晰预示了波拉尼奥后来作品的核心关切。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波拉尼奥小说创作的先导。……从第一句开始,《第三帝国》就呈现出波拉尼奥的特色。讽刺意味、性焦虑的氛围、噩梦的阴影、怯懦、不可靠的叙述者,这些都出现在了他日后的作品中。年轻的小说家发现自己有如此成熟的写作才能一定很兴奋,或许也会有点吃惊。
——《巴黎评论》(The Paris Review)

波拉尼奥的几乎所有重要特征,均在《第三帝国》内清晰可见:繁复而层层递进的叙述,性焦虑的喜剧色彩,但最重要的是他对暴力行为始终不渝的揭露。他的小说在反复告诉我们,暴力的浊血隐藏在每个人的体内,有时会突然瀑涌,驱使书生发狂,柔汉成魔,甚至在下班或放学后,去残杀素不相识的路人。
——康慨《中华读书报》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5精读币,VIP免费,请先
遇到任何问题,请到用户中心——>提交工单提交
资源下载
下载价格5 精读币
VIP免费
遇到任何问题,请到用户中心——>提交工单提交
0

评论0

每日签到得精读币~ 百度网盘失效,切换网盘中~ 大部分链接已修复完毕。如遇无法打开,及时反馈!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 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