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鲁迅

《朝花夕拾》鲁迅电子书下载

ASIN: B015O9C8GK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第1版 (2012年12月1日)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1日
品牌:
语言: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描述 编辑推荐 曾经在陈丹青先生《鲁迅是谁?》的演讲中听到一个别致的观点,他说“鲁迅的被扭曲,是现代中国一桩超级公案”,对鲁迅以“政治上的正确”给予他的作品褒扬、抬高,不可怀疑、不可反对,致使鲁迅作品的层次和人格魅力被过度简化,他本身丰富优美的用字,以及风趣幽默的行文,后人常常视而不见,也许我们真的不小心错过了一个可爱的鲁迅。的确,鲁迅是爱憎分明的,但不等于说鲁迅没有情感,没有他温和、慈爱、狡黠的那一面,他也对人、对动物、对乡土、对自然有着特别的情怀。若是仅仅从某一些方面去解读鲁迅作品内涵的全部,这对他是非常不公平的。这个版本的《朝花夕拾》做了去政治化的尝试,真诚感受鲁迅作品的丰满原貌,精选《鲁迅全集》中亲切好读、文字优美的散文48篇,呈现鲁迅先生最真实的一面,他可爱好玩,也率真有趣。那么,现在开始纯粹地去感受鲁迅的文字和情感之美吧。 名人推荐 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郁达夫《怀鲁迅》鲁迅与其称为文人,不如号为战士。鲁迅所持非丈二长矛,亦非青龙大刀,乃炼钢宝剑,名宇宙锋。是剑也,斩石如棉,其锋不挫,刺人条狗,骨骼尽解。 ——林语堂 鲁迅先生无意做诗人,偶有所做,每臻绝唱。 ——郭沫若 序言 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世界级的文学大师。他的文章思想深邃、形象典型、风格独特,充满着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和民族忧患意识,蕴含着一种深情而热切的希望与召唤,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与文化。他的作品具有超时代的力量,不仅对当时的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人们为改变中国落后状况而努力奋斗,而且也为现代社会的人们指明了方向,让迷惘转化为自信力,引导青年人走向光明。其多篇作品被选人中小学语文教材,对新中国的语言和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海外,鲁迅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他的作品已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世界语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拥有众多的读者。 鲁迅一生笔耕不辍,他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写作计有600余万字,留下了包括散文、小说、杂文等在内的大量的著作。 鲁迅的散文,主要作品结集为《朝花夕拾》和《野草》。《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是从“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多为追忆儿时往事,亲切晓畅,风趣清新,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野草》则以散文诗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反思。行文冷峻,意象独特而富有暗示性,意境幽深,对中国白话散文诗的发展影响深刻。 鲁迅的小说,作品编入《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其中《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鲁迅的小说数量不多,但意义影响巨大。他前期的小说多以清末民初的底层百姓为主人公,表现他们思想的麻木愚昧和生活的艰辛,以白描手法刻画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不露声色地传达出入物微妙的心理变化,如《阿Q正传》、《祝福》。后期作品则开始借历史典故影射现实生活,浪漫从容、幽默洒脱,如《奔月》、《出关》等。 鲁迅的杂文,是他一生运用最多的文学形式。内容多彩,风格多样,或严峻凛然,或清新温婉,或泼辣犀利,或意味深长,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被视为“匕首和投枪”,给读者以隽永的艺术享受,如《为了忘却的纪念》、《论雷峰塔的倒掉》等。 英国诗人拜伦曾经说过:“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选择一本好书,不仅可以品味一时,更可以受益一生。本书精选了鲁迅散文、小说、杂文代表作品近百篇,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传达了鲁迅对人生的深层思考和对中国人人性的深刻剖析,影响了中国几代人。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横眉冷对干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精神。 阅读本书,读鲁迅最经典的作品、最深邃的思想、最精深的文字,读鲁迅对人间万象的细腻描写,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的审视,对现实的嘲讽,不仅可以领略鲁迅极高的文学造诣,更可以启迪思想,汲取智慧,获得丰富的人生体验。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生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还创作出版了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杰作,已经成为一部“必读的民族典籍”。还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华盖集》《而已集》《三闲集》等。 在他写的人物中虽然没有一个坏形象,但是却间接表现出了封建社会的残忍。 目录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后记 我在第三篇讲《二十四孝》的开头,说北京恐吓小孩的 “马虎子”应作“麻胡子”,是指麻叔谋,而且以他为胡人。现在知道是错了,“胡”应作“祜”,是叔谋之名,见唐人李济翁做的(《资暇集》卷下,题云(《非麻胡》。原文如次: “俗怖婴儿日:麻胡来!不知其源者,以为多髯之神而验刺者,非也。隋将军麻祜,性酷虐,炀帝令开汴河,威棱既盛,至稚童望风而畏,互相恐吓日:麻祜来!稚童语不正,转祜为胡。只如宪宗朝泾将郝砒,蕃中皆畏惮,其国婴儿啼者,以枇怖之则止。又,武宗朝,闾阎孩孺相胁云:薛尹来!咸类此也。况《魏志》载张文远辽来之明证乎?”(原注:麻祜庙在睢阳。鄜方节度李丕即其后。丕 为重建碑。) 原来我的识见,就正和唐朝的“不知其源者”相同,贻讥于千载之前,真是咎有应得,只好苦笑。但又不知麻祜庙碑或碑文,现今尚在睢阳或存于方志中否?倘在,我们当可以看见和小说《开河记》所载相反的他的功业。 因为想寻几张插画,常维钧兄给我在北京搜集了许多材料,有几种是为我所未曾见过的。如光绪己卯(1879)肃州胡文炳作的《二百卅孝图》——原书有注云:“卅}读如习。”我真不解他何以不直称四十,而必须如此麻烦——即其一。我所反对的“郭巨埋儿”,他于我还未出世的前几年,已经删去了。序有云: “……坊间所刻《二十四孝》,善矣。然其中郭巨埋儿一事,揆之天理人情,殊不可以训。……炳窃不自量,妄为编辑。凡矫枉过正而刻意求名者,概从割爱;惟择其 事之不诡于正,而人人可为者,类为六门。……” 这位肃州胡老先生的勇决,委实令我佩服了。但这种意见,恐怕是怀抱者不乏其人,而且由来已久的,不过大抵不敢毅然删改,笔之于书。如同治十一年(1872)刻的《百孝图》,前有纪常郑绩序,就说: “……况迩来世风日下,沿习浇漓,不知孝出天性自然,反以孝作另成一事。且择古人投炉埋儿为忍心害理,指割股抽肠为损亲遗体。殊未审孝只在乎心,不在乎迹。 尽孝无定形,行孝无定事。古之孝者非在今所宜,今之孝 者难泥古之事。因此时此地不同,而其人其事各异,求其 所以尽孝之心则一也。子夏日:事父母能竭其力。故孔门 问孝,所答何尝有同然乎?……”则同治年间就有人以埋儿等事为“忍心害理”,灼然可知。至于这一位“纪常郑绩”先生的意思,我却还是不大懂,或者像是说:这些事现在可以不必学,但也不必说他错。 这部《百孝图》的起源有点特别,是因为见了“粤东颜子”的《百美新咏》而作的。人重色而己重孝,卫道之盛心可谓至矣。虽然是“会稽俞葆真兰浦编辑”,与不佞有同乡之谊,——但我还只得老实说:不大高明。例如木兰从军的出典,他注云:“隋史”。这样名目的书,现今是没有的;倘是《隋书》,那里面又没有木兰从军的事。 而中华民国九年(1920),上海的书店却偏偏将它用石印翻印了,书名的前后各添了两个字:《男女百孝图全传》。第一叶上还有一行小字道:家庭教育的好模范。又加了一篇“吴下大错王鼎谨识”的序,开首先发同治年间“纪常郑绩”先生一流的感慨: “慨自欧化东渐,海内承学之士,嚣嚣然侈谈自由平 等之说,致道德日就沦胥,人心日益浇漓,寡廉鲜耻,无 所不为,侥幸行险,人思幸进,求所谓砥砺廉隅,束身自……鬼”?但我乡戏文上的伥鬼都不戴高帽子。 研究这一类三魂渺渺,七魄茫茫,“死无对证”的学问,是很新颖,也极占便宜的。假使征集材料,开始讨论,将各种往来的信件都编印起来,恐怕也可以出三四本颇厚的书,并且因此升为“学者”。但是,“活无常学者”,名称不大冠冕,我不想干下去了,只在这里下一个武断: 《玉历》式的思想是很粗浅的:“活无常”和“死有分”,合起来是人生的象征。人将死时,本只须死有分来到。因为他一到,这时候,也就可见“活无常”。 但民间又有一种自称“走阴”或“阴差”的,是生人暂时入冥,帮办公事的脚色。因为他帮同勾魂摄魄,大家也就称之为“无常”;又以其本是生魂也,则别之日“阳”,但从此便和“活无常”隐然相混了。如第四图版之A,题为“阳无常”的,是平常人的普通装束,足见明明是阴差,他的职务只在领鬼卒进门,所以站在阶下。 既有了生魂入冥的“阳无常”,便以“阴无常”来称职务相似而并非生魂的死有分了。 做目连戏和迎神赛会虽说是祷祈,同时也等于娱乐,扮演出来的应该是阴差,而普通状态太无趣,——无所谓扮演,——不如奇特些好,于是就将“那一个无常”的衣装给他穿上了;——自然原也没有知道得很清楚。然而从此也更传讹下去。所以南京人和我之所谓活无常,是阴差而穿着死有分的衣冠,顶着真的活无常的名号,大背经典,荒谬得很的。 不知海内博雅君子,以为何如? 我本来并不准备做什么后记,只想寻几张旧画像来做插图,不料目的不达,便变成一面比较,剪贴,一面乱发议论了。那一点本文或作或辍地几乎做了一年,这一点后记也或作或辍地几乎做了两个月。天热如此,汗流浃背,是亦不可以已乎:爰为结。 一九二七年七月十一日,写完于广州东堤寓楼之西窗下。 文摘 版权页: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5精读币,VIP免费,请先
遇到任何问题,请到用户中心——>提交工单提交
资源下载
下载价格5 精读币
VIP免费
遇到任何问题,请到用户中心——>提交工单提交
0

评论0

每日签到得精读币~ 百度网盘失效,切换网盘中~ 大部分链接已修复完毕。如遇无法打开,及时反馈!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 注册  忘记密码?